整頓市場房源減少 北京房租價格年前大漲 ——鳳凰塑膠熱融押出房產北京

最近找房子,最明顯的感覺就是6000元以下的都沒瞭。12月底這個北京傳統的租房淡季,在亦莊的一間整租兩居室中居住的小周卻發現,當她瀏覽租房APP時,原本5000元出頭,講一下價甚至可以降到5000元以下的房子,現在已經找不到瞭。與她5月份租房時相比,現在的租金價格漲瞭將近一千元。

這並不是個例。1月3日,《華夏時報》記者走訪京北、京南多處大型生活社區時發現,無論是單間還是整租一居、兩居室,租金都有所上調。“一居和兩居室的話,一千不敢說,少說也漲瞭600塊。”一位中介人員告訴記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中心研究員鄒琳華對記者表示,北京租金的上漲,主要是規范租賃市場造成的,如果實施租購房同權的話,由於非正式出租房仍不能享受公共服務,正規的出租商品房租金有可能進一步上漲。

兩居室租金一個月漲瞭近1000元

在號稱生活著超過28萬人口的“全亞洲最大的社區”天通苑,一位中介人員說,附近房子的租金在過去的兩個月間有所上漲。“本來就5000塊上下,現在快6000瞭,”他告訴記者,許多出租房屋的業主都想要趁此機會“兩居改三居”,多賺取一些房租。記者前去詢問的時候,正好有一傢人來到門店,準備將自傢的房子托管給他們進行出租。

天通苑以南的上地地區租金價格更為高昂,整租兩居達到6500元,一居廢塑膠熱熔處理|廢塑膠熱熔押出也要5000元上下。麥田地產的中介何先生在附近租瞭一個單間,租金為2500元。“租的時候覺得租貴瞭,可現在覺得還挺合適的,這會兒基本上已經是一房難求瞭。”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往年,租房的高峰期有兩個,一個是是春節後,大批外來打工者春運返京形成住房需求;另一個是暑假前後,畢業生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需要另找住處。年底和年初則是租房的淡季,大部分人都準備回傢,不會在這個時候選擇集中租房。

“現在就是淡季不淡,至於年後會不會再有高峰,我也不好預測。”何先生說。天通苑附近鏈傢的一中介人員同樣對記者表示,附近的房子基本上都已經全部出租瞭,隻有回龍觀有較為便宜的,三四千塊的房子,而相對應的樓盤也較為老舊。

在京南的黃村,鏈傢的中介人員向記者推薦瞭一套50平米的一居室,月租3500元,同樣位於建築年代比較久遠、沒有電梯的小區,還是頂層。“庫存不多瞭,大部分都是4000元往上的,估計這一個月也補不瞭多少房。”他說。

安居客發佈的《中國住房租賃藍皮書》顯示,2017年全國租房需求同比增長57%,第四季度租房需求同比增長71%。隨著租房需求量的上升,全國人均月租金也呈上漲趨勢。其中,北京人均月租金為2795元,同比上漲14%。

規范租賃塑膠回收押出機|廢塑膠再生製粒機市場

對於房租的反季節上漲,鄒琳華指出,租金的上漲是規范租賃市場造成的。以前很多人租住在城中村、小產權房、地下室之類的非正式出租房裡,隨著租房市場的規范,可租房源供給下降,租金就漲瞭。

此前,《華夏時報》記者也曾報道,2017年11月底北京加速整合出租房市場,待租房源的急劇減少,租金應聲而漲。走訪過程中,黃村一傢我愛我傢門店的中介許女士表示,據她觀察,黃村位置處於大興區,是近期北京集中清理排查安全隱患工作的一個重點區域,許多違規公寓最近都被關停,房源供不應求,業主紛紛加價出租。她告訴記者,我愛我傢公司的系統上有兩種房源,一種是其旗下品牌“相寓”的房子,一種是業主直租的房源。前者價格由公司控制,較為穩定,但後者月租在這兩個月當中漲瞭將近1000元,直到新年前後才逐漸穩定下來。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記者表示,租賃市場其實也是需要強調“多快好省”的導向。其中“多”是指要積極增加租賃房源,尤其是在一些農民租賃住房違規整頓後,相關房源的供應就應該積極增加,尤其是機構類房源。“快”就是指要讓房源的供應節奏加快,在租房甲醛事件後,預計後續房源管控會嚴厲,但也要求行政管控積極為租賃房源入市提供便利。“好”就是指房源應該是標準明確、質量過硬的,隻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租房的目的。“省”就是要降低成本,尤其是降低承租者的租房成本,比如說要通過各類財政補貼等來降低。如果能做到這幾點,那麼房租本身就可以實現降低;但如果做不到,比如說沒有“多”,那麼就難以實現租金的“省”。

鏈傢集團董事長左暉在最近舉行的論壇上也指出,缺少價格合理、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和安全保障的住宅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以北京為例,大概有500萬服務業的勞動人口居住,他們的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月付租金500元,房租負擔比大概10%。而今天北京的標準住宅,一間房子平均租金大概2200元。換句話說,北京缺乏大量的500元到2000元之間的標準住宅。

更多供應落地仍待時日

然而,要盡快彌補上這一缺口,也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2017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這一政策指向,與過去一年我國在幾大試點城市推行的租售並舉、租售同權政策具有一致性。在政策引導扶持和市場需求驅動下,住房租賃在2017年形成瞭萬億級的新市場,長租公寓、REITs、信用租房等也成為“風口”。58集團發佈的《2017—2018中國住房租賃藍皮書》預計,未來3年,在一線城市租房需求持續強勁和新一線城市租房需求全面爆發的雙重引擎下,全國住房租賃市場的成長空間非常廣闊。

中國排名靠前的地產商也紛紛推出長租公寓項目,比如萬科佈局100萬套長租公寓的遠期目標,2018年底預計開發15萬套;碧桂園計劃在3年內建設100萬套長租公寓,40萬自主開發,60萬套靠創新模式拓展;華潤置地宣佈長租公寓正式落子深圳,發佈四條全生命周期的產品線。

然而,在看起來供應勢頭良好的形勢下,北京等一線城市租賃房源供給不足仍是市場的一大痛點。鄒琳華指出,長租公寓建設開發是需要一兩年時間的,供應量的提高需要有個周期,短期不容易大幅增加。而記者在實地走訪中,也發現北京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大部分品牌公寓,租期仍然是一年,並沒有真正形成“長租”。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租賃市場調控核心依然在土地與房源供應上。租賃政策頻發,創新太多,在不改變供需的情況下,租金可能會加速上漲。
arrow
arrow

    gzfsr410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